本文的重點並不在維修的專業過程,而是偏向新手向的統整介紹。
並且指出需要注意的點在那裡,我們在保養時又需要重視什麼,
如果要買中古車,該怎麼判斷實際的車況好壞?
在維修上的深度要淺一點,而偏向多面向的分析廣度。

另外附上其他實用的參考連結:

汽缸床上座整理
【DIY】引擎吃機油冒白煙,更換汽門油封

文內引用圖片,盡量取自我自己經驗的圖檔。
而有些特殊狀況,或是比較細的過程,沒有支援圖檔備存的話,
請參考連結中的圖檔及相關介紹,做整合理解。


【引擎結構概述】

引擎的結構,可以分成四個區塊。

一、汽門室蓋

又稱搖臂蓋、鳥仔蓋,就是引擎本體最上面那一塊。

汽門室墊片是常見耗材,是可能漏油的其中一個部位。

要注意由於這是最上部,漏出的油有可能會滴到某些車種的排氣管
而油質接觸到橡膠零件,會造成它們的快速老化軟化,
如「水管」、「引擎腳」等等,有些水管的異常膨脹就是碰到油引起
這種沾過油的水管,壽命也同樣會急遽減短,而出現安全性危機。

再加上更換墊片的行情不貴,甚至很多人也會自己DIY,
跟底盤部件的漏油相比的話,我建議它的處理優先性要排高些。
有些人傳統觀念會認為漏小油沒差,但那是舊車種的底盤部份,
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漏油都能夠忽視,這跟安全性有關還是不要馬虎。

新聞:火燒車原因!七成電氣短路、二成漏油釀災

DSCN5924
*汽門室墊片每台車構造不一,火星塞洞旁的部份不是每台都有。
 打膠的部份均勻度是將來能撐多久的重點之一,考驗技師手工。

DSCN5923
*汽門室蓋拆起來後的引擎就長這樣子,通常更換正時皮帶也需要拆。
 因此為避免二次施工,最好評估附近同樣工序的項目一次處理,
 這樣系統性的整理,雖然會將狀況堪用的耗材汰換,
 但通常零件價格並不貴,省去了二次施工的工資,整體來說是較好的。


二、引擎上座

又稱汽缸床上座,台語的稱呼發音為「黑豆」,
(音近似「嘿」,發音是「ㄏㄟˋ ㄉㄡ˙」

主要機件是凸輪軸、汽門。

通常上座會送交專業的搪缸廠做檢查整理,
包括測試壓力(汽門密封性)、整理汽門與汽門彈簧,
檢查以及磨平面(上座底部,與汽缸床墊片接觸部份)。

搪缸店處理的項目不一定,引擎狀況沒問題的話也不是必定要送。
最簡單的除油泥積碳、更換引擎耗材的整理,通常都不需要送檢;
而如果是拉溫度,就有可能平面變形,甚至汽門彎掉也曾經見過。
做完整理及測試都沒問題之後,送回修理廠再做組裝。

引擎上座沖掉,台語稱「ㄏㄧˋ ㄉㄡ˙」,拆裝程序到這裡。
這算是拆裝半顆引擎的工序,而通常只單純更換汽缸床墊片,
行情工資連工帶料加一次機油保養,約在15000NT左右。

這價位並沒有固定,要視車種跟上座檢查整理的價格而定。

而引擎上座出現的異音,台語俗稱「鳥仔聲」,
原因大部份是來自汽門間隙異常,凸輪軸滑過汽門帽來開關汽門,
當接觸面磨損多的時候,造成間隙過大,鳥仔聲就跑出來。

其他原因還有可能是汽門彈簧的張力疲乏;
或者是積碳過多,使得汽門座不平而無法密合,
也有可能是汽門或汽門座變形磨損,有時也會併發吃機油的狀況。

因為鳥聲跟機件磨損有正相關,因此也是判斷里程跟車況的依據,
所以也有很多人,靠聽引擎聲音來初步判斷引擎狀況好壞。

簡單的短期處理,可以靠調汽門間隙讓聲音變小,
(有些不肖車商會做一些小撇步來讓車況看似沒問題。)
不過它們也是車輛正常使用會產生的損耗,本來也該定期整修。
一般國產車即使整個上座都拔去全面整修,費用也很少超過二萬。

*拉溫度的特例除外。

 我盡量少提及報價的部份,因為車種跟狀況不一,
 處理方式跟材料成本也不同,只能抓個大概區間。

 但整理汽門的材料錢很便宜,其中貴的大部份是工資,
 又以我的經驗來說,就算有氣門需要研磨校正,也不會是全部,
 真壞到那程度(拉溫度到極點那種),通常會直接換整個上座。
 而換整個整理好的上座,以國產車來說,材料成本也才一萬出頭。

 然後再加處理汽缸床墊片,以及拆裝半顆引擎工資,一份機油,
 這樣算一算,頂多也就二萬多,但這是最極限的情況下。
 前提是引擎本體平面沒跑掉,跑掉的話就不是拆半顆處理,
 那就得把本體拆下來整理,就是引擎大整的程度了。

 而非引擎大整的話,那更不可能發生需要搪所有汽門,
 還要磨平面,甚至換掉整個上座的情況。
 因為如果上座汽門的狀況那麼慘,引擎本體也不可能不用整理。
 如果上座平面要磨,那引擎的平面就不用?這樣密合度會高?

 所以一般的上座鳥聲,要處理的話,大部份都不會多貴。
 到需要拆整個上座去搪缸廠處理,才會有一個價格跳躍。

 而其實如果要拆上座的程度,我個人會建議直接做引擎大整了。
 畢竟工序大半相同,而整理好了上面,下面卻還是老化的狀態,
 汽門問題是沒有了,但還是會覺得「好抹完全」,只做一半這樣。
 你很有可能之後還是會因為活塞環問題,面臨老車的體質問題。

 所以,類似這個案例,項目就是不合邏輯的。
 連結:幹,車拋錨花了32000


IMG_20131011_175432
*引擎上座的下部,與汽缸床墊片跟引擎本體接觸的平面。
 圖中共有四缸,而每一缸中四個圓圓的部份就是汽門,
 四個汽門中間,凸出一點點的,就是負責點火的火星塞。
 每缸都對應一個活塞,在汽門與活塞中間的部份是燃燒室。

 這是清洗整理完,待裝車的狀態。

DSCN0002
*上面黑黑的物質,就是「積碳」了。
 日常的「清積碳」動作,就是從火星塞中間小孔噴藥劑進來;
 但是跟除油泥類似,那只能延緩而無法清理乾淨。
 要完全去除積碳,還是只有透過引擎整理的方式,才能除根。


三、引擎本體

引擎本體主要機件是活塞、曲軸、平衡軸、機油濾網。
一些水系統的接頭,通常也是在這個部份。

引擎上座如果狀況不好,汽門衝到變形沒辦法救援,還可以換;
但是引擎本體因為引擎號碼的關係,除了特殊狀況不會換它。

燃燒室的主要部份也是在引擎本體,也就是氣缸的部份。
活塞在上下的往復運動中,受力的方向不同,會對前後二端造成磨損,
久而久之,氣缸會被磨成橢圓形,氣密度受損而沒力及吃機油。

請參考相關連結:燒機油你們真的會修?

引擎整理在本體的部份,主要是量測氣缸是否真圓。
如果不是,就送搪缸廠將氣缸往外磨,形成比原規格稍大的真圓,
這個動作,就是「搪缸」。

而搪缸因為是往外磨,因此缸壁會變薄,缸壁較堅固的金屬層也變薄。
相對地會讓它變得比較脆弱,再一次碰上縮缸的狀況,可能會更嚴重。
因此搪缸次數就是引擎的壽命限制,最多搪二次,再上風險極速升高。

一般正常的行駛,隨著里程的增加,缸壁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的
在沒有油泥堵塞住活塞環油孔,潤滑正常的情況下,
以我個人的經驗,整理12歲跑60萬公里的營業車,
引擎沒有拆過痕跡,缸壁的磨損也還不到需要搪缸的程度。

即使需要,第一次搪缸完整理好之後,在水系統及保養正常的前提下,
到下次出現吃機油等引擎老化現象,又是至少有十年的扣達。

但在大多數一般人的開車情況下,新車開12年整理第一次引擎,
下次的整理又是10年以後,等於是22歲的車了,
這年份的車,大多數人也早就汰換或是報廢掉。

所以很多人猶豫的引擎狀況問題,其實也不過就是一次引擎大整。
反而需要注意的,除了油泥量以外,它是否曾經拉過溫度才是重點。
(這個部份,下篇的內容會做介紹。)

請注意,並不是只要拆引擎整理,就必定需要搪缸
這種算是破壞性的修複動作,是只有在氣缸受損非真圓情況下才做的。
搪缸的原因是活塞與缸壁磨擦,而潤滑良好的話磨擦損傷微乎其微
因此只要保養做好,活塞環油孔保持暢通,沒有拉溫度等異常縮缸,
正常車從新車開20年到報廢,應該都不會有需要搪缸的時候。

這也是我之所以說,里程不是判斷車況的重點,油泥才是的依據之一。
對引擎來說,跑100萬公里的耗損,也抵不過一次拉溫度的傷害
里程造成的損害,除了汽缸磨損大都可以用更換或清潔的方式處理;
拉溫度造成的傷害,則大都是破壞性的,損害範圍也更廣。
貪便宜使用不對的修復方式,更是後續一再復發出怪手的原因。

「好機油」跟「好保養習慣」,是維持「好引擎」的不二法門。

DSCN0589
*這張照片是我用在部落格「關於里程數」一文中的客戶例子。
 12歲的中古車,跑12萬出頭,車主帶全程原廠保養記錄來。
 敲缸聲明顯,油泥量相當恐怖,果然汽缸磨成這樣了。


DSCN0878
*像這個案例,就是拉溫度拉到連本體都熔掉變形了,
 拉溫度對引擎的傷害非常大,比跑100萬公里還要大,
 最大的原因,就是不均勻的高溫,會使得構造變形甚至崩裂;
 機油失去潤滑作用,而在短時間內急速磨損使得引擎停機。

 所以相對於高里程,拉溫度反而是「搪缸」的最大原因。


四、油底殼

跟汽門室蓋一樣,其實就只是一片蓋子。

如前文所說,定期拆洗油底殼跟機油濾網,將碎屑清除是非常必要的。
雖然機油濾網是裝在引擎本體上,但將油底殼拆開就清的到。

油底殼底部通常會有一塊磁鐵區來吸附金屬碎屑,
但通常保養的洩油孔,都會高過於這個磁鐵區域,
一般的保養並不會將所有機油全部洩光,
在油底殼跟引擎內部的機件附著上,還是會有一定數量的舊油。

這也是清理完油底殼,換油需要的機油數量通常會+1的原因。

拆洗油底殼,是個累人又厚工的工作,因此坊間修理廠較不願做。
油底殼漏油算是很常見的維修項目,而它並沒有墊片;
但以我個人碰過的車主反饋來說,沒有特別強調的話,
修理廠通常只是將漏油的油底殼重新打膠裝回去,而沒有做清洗。

所以到坊間修理廠,一定要「特.別.講」,才會做到這個。
拆裝油底殼工資600,清潔劑300,洗油底殼+濾網工資1500,
總價2000~2500這算是個大概行情價位,僅供參考。

*請注意,拆裝油底殼並不難,但是「舊膠」要清除乾淨才是問題。
 把舊膠刮除是很厚工的事,而如果沒刮除,下次漏油就很快,
 那等於是壽命計算還是舊膠,而不是新塗上的新膠。

如果從來都沒做過的話,建議至少五年清洗一次,
當然,在油底殼漏油時,能夠順便處理是最好的。

我在所有地方建議的「洗油泥」,指的就是拆洗油底殼跟濾網。

DSCN0535
*機油濾網是防止大顆碎屑損害上部機件的保護措施,
 但若沒有定期清理的話,堵塞住的碎屑,也會很大的妨礙機油循環。
 而目前大部份的國產車,機油濾網都沒有很大,還愈來愈小…


20245465_1364577536944914_2653610511872637846_n
*可以想像,當這些碎屑隨著機油,打到引擎機件上的後果嗎?


DSCN0213
*這是當初CarShop王廠長的洗油泥,強烈建議不要這麼做。
 原因如前篇所說,太厚的油泥,洗鬆脫會造成濾網阻塞,
 而油泥薄的話洗不洗都沒影響,靠好的機油慢慢帶就行了。

 坊間的洗油泥機,我的看法也同樣如此。
 對付厚油泥,洗不動沒出事但也沒效用,洗的動風險就來了。
 而薄油泥,洗不洗都沒關係,那何必白花錢呢?
 坊間行情一次清洗+保養,大概也要5000NT的行情。

 只需要清洗油底殼跟濾網就好,而上部的部份並不用處理它。
 當有需要做引擎大整的時候,再一次徹底處理就可以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凱嚴選汽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