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刻板印象,都會認為車開到報廢,原因肯定是引擎不行了。

其實,到報廢場詢問,大多數報廢車報廢的原因都不是引擎。

即使是引擎掛掉而報廢的車,拉溫度原因佔第一,其次是撞掉。
真正要找到因為引擎里程多,問題百出而報廢的車,比例極低。
撞掉、維修費用大於殘值,才是一般人報廢的主因。

引擎出狀況需要做大整,有下面幾種可能:

一、老車

 年份對引擎耗材的影響是全面性的,以個人經驗來說,
 新車到需要引擎大整,大約平均值是「12年+30萬公里」為基準。
 如果年份比較新,里程就高些;里程更高則年份就提前。
 新、舊一年的話,大約是差十萬公里的扣達。

 請注意:這是在有品質的保養狀況下。
 如果保養狀況做的不足,有過多的油泥影響潤滑,壽命會大幅縮短。
 水系統的壽命也低於這個參考年份,因此也請確保水系統狀況正常。
 
*建議水系統至少八年換一次全套。


 應該這麼說:大部份的機件都是金屬材質,而金屬材質除非異常狀況,
 否則幾乎不會有損壞的可能性,但是連接它們的卻大都是「橡膠」,
 一般會損壞的,是油封、墊片、水管、O-ring之類較脆弱的緩衝部件。

 對引擎大整來說,就是把引擎拆開,更換這些耗材,並清洗油泥積碳。
 主要更換項目為「汽門室墊片」、「活塞環」、「頂筒油封」


 和里程因素相對照的話,這三項並不屬於會隨里程而產生磨耗的部份,
 年份是影響它們的最主要因素,其次是阻礙潤滑的油泥,再次是里程。

 「里程」會影響它們壽命的點,只有「工作溫度」
 因為車子在跑的時候,會有熱度產生,而熱度會加速橡膠的老化。
 車子都停室內,跟停室外直曬太陽,對某些耗材也是會有壽命影響。
 這個因素,影響的比例大不大見人見智,但不是主因是沒有爭議的。

 另外,里程跟油泥量相輔相成,跑少的車確實不太能夠形成重油泥。
 對有一定里程來形成油泥量的車而言,重油泥的引擎磨耗絕對高出甚多。


 帶來的影響,就是活塞環的密封刮油效果變差,
 又或者是頂筒油封的密封性不足
,導致機油進入燃燒室,
 也可能因為潤滑不足,活塞會與氣缸磨擦形成刮缸,而產生縫隙。
 產生的結果就是「吃機油」,引擎催油門的時候,白煙更多,味道刺鼻。

 另外,引擎燃燒爆炸產生的動力,也會有一部份,
 經由頂筒油封及活塞端洩出浪費,從而有爬坡起步無力的現象。

 吃機油」跟「加速無力」,都是老車常有的症狀。

 台灣Wiki:活塞環介紹

DSCN0043
*用舊活塞環去摳油泥垢XD
 注意到小孔了嗎?那個就是將機油刮回去的通道,但是極易被油泥積碳堵塞。
 當潤滑不足的時候,刮缸也是在所難免的了。



二、水系統

 年份比較新的車,通常會需要做引擎整理,就是因為水系統拉溫度。

 當冷卻水過少,導致引擎散熱不佳,溫度急遽上升且不平均,
 就會從比較脆弱的油封、墊片部份,開始熔毀,
 嚴重時不但引擎本體無法修復,連週邊的感知器、線路都會被燒毀。

 只要一發現漏水拉溫度,馬上停路邊熄火,可以讓狀況還在控制範圍內。
 一般初期可能只是漏水,也許換條水管,最多再處理汽缸床墊片就沒事;
 如果開到完全燒毀再也發不動,那就是整顆引擎+週邊全數都要更換。
 二者之間的價差,可以差到10倍以上

 即使是國產車系,完全除根式的整理程度,搞下來也會有十萬台幣的總價。
 走最正式合法的路子,回原廠換新引擎,那就是二十幾萬的總價了。
 新聞:「非原廠」換機油沒保固 花20萬修引擎

 水系統過熱引起的引擎大整,由於通常連水系統,甚至感知器線材都要更換,
 因此通常總價會比較高,再加上某些狀況下的人為因素存在…
 一般人對「引擎大整」之所以感到害怕,通常都是這樣產生的。
 (人為因素講太多,就得發篇「不自殺聲明」了…別問我這部份orz)

 但其實,整理老車、清理油泥等的一般引擎大整,費用並不會那麼高,
 以一般1.8的國產車來說,單做引擎大整,全換原廠件等級用料,
 連工帶料三萬塊台幣內都能解決,加換全套同等級用料水系統也不超過四萬五。

 只是一般人並沒有預防性整理的習慣,通常拖到出狀況不得不修才處理罷了。
 其實擁有足夠的保養知識的話,就可以避免這種省小錢花大錢的狀況發生了。

540025

540035
*當熱度高到連考耳都爆掉,感知器都熔掉的程度,這引擎內部也兇多吉少。
 而元兇只是一條材料成本三百塊的熱水管,後面卻得花十萬塊大修。
 您說,這是不是一起「省小錢,花大錢」的最佳案例?


三、油泥堵塞

 後續的文章,也會提到這個主題。

 油泥的存在,會影響機油的潤滑,阻塞住油道循環系統。
 其中最常見也最主要的堵塞,就是「機油濾網」了。

 機油燈亮卻置之不理,最後引起的引擎縮缸,對本體的傷害是最嚴重的。
 拉溫度還有可能只要到搪缸廠擴缸就救的回來,機油堵塞通常只有換引擎一途。

 「洗油泥」確實是滿重要,但洗的方式要做好評估,
 坊間目前有很多洗油泥的機器藥劑推出,但狀況輕的不用洗,嚴重的洗也沒用;
 油泥堵塞非常嚴重的車,靠一般的洗油泥方式,不但無法洗除,反而還有風險。

 洗完之後的油泥塊,當下沒有被沖出來,但己經鬆脫了,
 回程在跑高速,機油循環猛烈的情況下,鬆脫的機油塊就這樣堵在機油濾網上,
 堵住油道,導致機油沒辦法打上引擎上部,所有引擎機件因為缺乏潤滑及散熱,
 全數發生嚴重的磨損,以及局部高溫引起的熱變形,這就是油泥阻塞最嚴重後果。

 最根本的做法,還是用好一點的機油,並且勤做保養,就不會有油泥產生。

 另外,油泥的產生多半是在引擎未達正常工作溫度,以及怠速的情況下,
 也就是說,平常的使用如果是市區短程代步,停停走走,或是經常怠速,
 油泥的累積量,會比大多都是開高速公路的車,要多非常多。
 尤其是大多數這類用途的車都是小車,而小車的活塞孔等等都做的比較小,
 相對於大車來說,堵塞住油道的機率就更大,這類車就必須更重視保養了。

 我個人是認為,要判斷一台車車況如何,
 「里程」跟「油泥量」二者相比較,「油泥量」是更有判斷車況的實證價值。

 跑多的車況不見得差,跑少也不見得引擎狀況就照顧的好,
 但是車要是照顧的好,肯定它的油泥量是絕對不會多到那裡去。
 況且里程跑多,對引擎機械的磨耗也不見得大,
 而油泥量多的車,由於油道堵塞住潤滑油的循環,對引擎機件的損傷是驚人的。

 有些跑多的車,是因為常開高速長途,才有辦法跑那麼多;
 而跑少的車,卻有滿多比例是少開,只開市區停停走走,才會跑少。
 二者做車況的比較,若是單純以里程數一個原因來做衡量,就有失公允了。


DSCN0585
*一般水系統引起的引擎縮缸,並不會傷到曲軸的部份。
 像照片中曲軸磨損,這是只有潤滑不良才會產生的狀況。


DSCN0795
*當油泥堵到這個程度,用什麼藥都沒辦法除的乾淨。
 連引擎大整時拆下來洗,強藥水+鋼刷都要刷好久才有辦法處理了。
 洗油泥跟機油精、除積碳劑的效果,只是去除中等程度的油泥而己。
 最根本還是在於機油選擇保養習慣上,保養的好自然不會有油泥。

IMG_20131024_163440
*這台油泥塞到連螺絲都看不到的車,是客戶剛買的12歲中古車。
 有里程保證,一年平均只跑一萬整,您相信嗎?


【強烈建議的整理方式】

對於新購的中古車,或是有段時間沒有做整理的車來說,
簡單的「上拆下洗」,則是非常必須,且難度與費用也不高的整理方式。
以我自己經手的車來說,這個步驟是絕對每台車都必定會做的綁定選項。

「上」指的是汽門室蓋,也就是引擎最上部的那個塑膠蓋打開。

「下」指的是油底殼,拆開清洗掉歷來沉積在最下面的殘渣,清理機油濾網。

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而變速箱的油底殼也是同步清洗,並且更換濾網。
機油濾網通常是無法更換的,而變速箱濾網有些廠牌可換,有些不行。

將殘留在底部的固體碎屑泥塊清除掉,可以避免它們隨著潤滑油流至各處,
尤其是變速箱因為沒有油泥,所有的屑屑都是機體磨合後掉下的金屬碎屑,
如果混合到潤滑油裡,一再地經過機械混合攪拌,
碎屑磨損機體,製造更多的碎屑,然後再混合、磨損、製造…

這樣一再重複迴圈之下,引擎與變速箱的壽命能有多長,就可想而知。

如果上蓋沒有漏油,整理的必要性就沒有那麼的高,
上部主要是清積碳,以及對內部做個檢查,順便更換汽門室墊片。
重點還是在於清洗油底殼的碎屑殘渣,以及清除掉卡在機油濾網的異物。

DSCN0247  
*當機油濾網堵成這樣,您能想像它還能抽多少乾淨的機油到上面潤滑嗎?
 在機油裡,又有多少雜質會混雜在裡面,製造出更多的碎屑呢?


DSCN5952  
*這是變速箱油底殼的碎屑。由於變速箱沒有油泥,所以這屑量很驚人。
 油底殼通常會有磁鐵,會吸附一些碎屑阻止混入潤滑油內循環,
 但超過磁鐵的吸附,就會開始有碎屑隨著進入循環系統內流動。


附上我自己的solio照片,給各位參考。
剛好最近換了汽門室墊片,將上蓋拆起來更換,也同時做一次保養。

這是2004年初出廠的solio,在我手上約五年了,入手後不久有做引擎整理。
之後都用習慣的油品,市價一瓶約500NT含工,一直到現在。
保養的里程數,我都是拉油尺看油況做判斷,
近二年都是約八千到一萬公里換機油,事實上並不算保養的太勤。

凱solio
*我自家solio的引擎狀況。

530511
*一位購車舊客戶,購車後都五千公里固定回廠做保養,
 三年後發現汽門室墊片漏油,這是拆開來之後拍的照片。
 (注意,這是營業車09 altis)


下部油底殼,也是約二年會拆洗一次,順便處理可能的漏油問題。
底部產生的碎屑,也因此定期的被清除,不會混在機油裡造成機件磨損。

照片裡是因為有殘油附著在機件上,因此有些部份略黃,
但還是可以判斷的出來,機件還是清亮的金屬色,而非附著油泥的褐色。
而這是跑一萬公里的機油了,這次保養比較偷懶一點吶。

花大錢嗎?其實也沒有,一瓶五百塊,但可以撐10000KM,
跟5000KM保養相較,約等於一瓶250塊的保養二次的加總。
但是250塊大賣場機油,卻不一定能夠五年後還保有這樣的引擎品質。

甚至,在網路上還能找到有網友,力挺「便宜機油就可以了」的說法;
說用250塊內的大賣場機油,一萬公里換一次就足夠了。
然後質疑推廣用油品質的網友,都是相關行業,為了營利才這麼說的。

說實在,五千公里才保養一次,一年以一般人的使用量,頂多三、四次。
靠黑機油營利,那利潤比例也不見得多高;
何況,一瓶150塊的機油,賺的也不見得比一瓶700塊的機油少。
修理廠的利潤是固定的,價格的取決大部份還是機油商供給的成本。

用貴的機油不見得賺多,還會被客戶認為是想黑錢;
那麼,反而對修理廠本身來說,
用差的機油,後續造就的維修機會,才是更佳的營利來源。

一分錢一分貨,是自古以來的第一定理,
貴的不見得有相對的品質,但是便宜的肯定是不會有太好的品質。

這種利益間的牽扯水實在太過深,我也只是就看到的實例統計做個分析,
毫無靠賣機油營利,幫忙打廣告的意思,也請不要問我用的是什麼機油。
只是單純想推廣正確的養車保養方式,讓各位避免省小錢花大錢的狀況發生。

22366401_1489662501112567_569993029991579840_n 

*網路上看到的圖片,看到時真的是會心一笑。
 網路論戰常被「你是相關行業想賺錢才這麼說的吧」地圖炮打的啞口無言,
 但是事實上,發表觀念建議的網友,並不會替你的愛車維修買單。

 在聽取建議的時候,請理性尊重有根據及相關專業背景的觀念,
 歡迎提出異議,但提出的同時也請附上理論與佐證,而非單純反對。
 請記得,沒有人能為您的愛車負責任,只有您自己能夠而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凱嚴選汽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