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條龍的資源整合特色】

對於介紹文來說,肯定是要寫篇文章來講述特色,但卻遲遲無法下筆。

無法找到下筆的開頭,是因為幾乎做法和一般的中古車商不同;
以我的實際做法來說,稱呼「中古車資源整合」可能比較貼切。

也就是說,用一條龍的做法,處理中古車週邊事宜。

從尋車、車況檢查、買賣車、協辦車貸、代辦過戶這些一般車行業務部份,
再到耗材檢查更換、保養、烤漆、皮椅、隔熱紙、輪胎,這些後續整理,
從而到音響、倒車顯影、零配件、大包改裝、胎壓偵測器等精品配件,
我都有全套的配合廠,客戶只要指定想要的東西,
不需要自己跑,我都可以用公開透明的價格,一定水準的品質,處理到好。

在實際的客戶中,其實也不少是因為這個原因來購車。
畢竟在中古車買賣中,首先一般人對汽車維修的專業並不是那麼了解,
坊間也難找到技術、價位、信用都足夠的維修廠,來做車況檢查跟維修整理。
更何況,後續整理到滿意且安心,需要花費的時間跟精力也是很多的。

阿凱的做法,除了讓客戶可以入手一台不需再耗時間精力的中古美車之外,
完全透明化更是重點,不僅只是一般中古車行常見保證的重大瑕疵部份,
還包括了大保養,以及正時皮帶等消耗品檢修、系統性整理,
就算暫不處理,也會告知後續注意事項,讓客戶盡量對將來的維修有個底。
即使是購車後,有維修保養等各方面的車輛整理需求,也能提供相關服務。


【把錢花在刀口上:讓每一分錢都有它的價值】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產生呢?

在我的中古車經歷中,也曾經到一般的車行當過業務,
或許一開始學習時就是在維修的「武場」出身,對於一般做法始終不習慣。
(並沒有抨擊的意思;我只是說不習慣。)

我一直有著「拿客戶多少錢,就該做多少事」的想法。
這種「比例原則」的概念,是時常在我的文章裡強調的。

套用在客戶端時,畢竟是中古車,
不能用十來萬的價格買十幾年的老車,卻必須要求跟新車一樣的零件妥善率;
也不適合拿原廠認證中古車的保固保證,來跟便宜數萬元的同年同款車比較。

但,比例原則並不是賣方用來推卸責任的藉口,它應該也必須用來規範車商。

一台車從買進到售出,中古車商身為中間過手人,
賺取合理的利潤,這時候問題就來了:
「中古車商,為這台車做了什麼事,來賺取這個『合理』的利潤呢?」

該賺的錢要給人家賺,但是要賺錢也必須付出相應價值的東西來。

很多人對中古車商抱持著反對的態度,除了確實有不肖車商存在以外,
當然也不能排除,有人會有著這樣的想法:
「我何苦要給車商賺差價?我直接找自售買不是比較便宜?」

於是我們看到許多尋車文,都註明了禁止車商。
但其實這樣的做法,卻不見得比較好,喪失了許多機會,風險也不見得較低。
(這個部份,後續再寫個專門的主題來聊聊好了。)

如果中古車商只是把車買進來放著賣出,中間不但沒做任何整理,
甚至連賣它介紹它的業務,都從來沒開過它,
對車子的專業度,對這台車的了解度,連賣的人都不是那麼清楚。

那麼,這業務又有什麼立場來賣車呢?
中古車商有賺取利潤的權利,但相對也應該付出值得利潤的價值。


【以量制價的中古車模式】

當一件又一件的重大瑕疵中古車糾紛案例鬧上新聞,
消費者對車商的信心愈來愈低,網站上浮報的虛假價格抓不到正確行情,
貸款信用不足卻還硬收訂金,貸款失敗卻用個人因素為由吃訂;
空氣車、看A車賣B車、有重大瑕疵卻隱暪不報賣正常車價等等…

即使是從前在PTT,在鄉民的高標準下的「優良車商」們,
版上po的心得文,跟來找我檢查車況的鄉民客戶們,
也曾出現過「交車即顧路」、「引擎內全是油泥」、
「客戶心得中的賣價,比行將拍賣同年同款A級評價成交價高八萬」的情況。
PTT上的車商己經很優秀了,但這些狀況還是我認為能細心點就可以避免的。
(沒有攻擊的意思;也請別問我是那些車商。)

接觸中古車業這麼久,我也一再試圖找尋是不是能夠有更好的做法,
能夠給買車的客戶,一個合乎比例的保障,創造每方都「贏」的局面;
另外在商言商,也給自己創造差異性,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風格跟做法。

商業有個原理叫「以量制價」,B to B的「同業批發」就是這個原理,
因為互相配合的量比較大,因此單價可以相對降低。
那麼,在中古車的領域,有沒有以量制價這一說呢?

當然是有的。

也是有專門收購中古車的大盤批發,主要的連鎖系統SUM跟save都有拍場,
SUM是和運,SAVE是行將,都是相當有名的車商批發車源。
加盟體系的車商,也是被規定每個月至少要在拍賣場買固定台數的車。

而獲得拍賣資格是需要繳會員費的,再加上中間有不低的專業門檻,
一般散戶客群並不容易透過此方式購車,因此就有「代拍」的業務產生。
賣方不需承擔囤車成本週轉金,買方也可以用批發價量身透明的訂購中古車。
(詳見「代拍」業務介紹。)

所以阿凱基本上不囤售自用車,而是整理好的營業車。
營業車具有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,全車高標準整理完還比未整理自用車便宜。
(詳細介紹及優缺點分析,請參考將來營業車介紹及引擎大整相關文章。)

在購車之外,後續整理的部份,是通常買中古車容易忽視的地方。

中古車既然是中古品,肯定是會有消耗磨損,最起碼也需要基本保養,
這個消耗會隨著年份、里程、使用狀況等相對應的提升,
當然,年份車況的好壞,也影響著車價,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是始終不變的。
要讓車況回歸到讓車主滿意,並且在開長途高速或山路等使用狀況都能安心,
那麼做些系統性的健檢跟整理,購入一些零配件,都是相當必要的。

從外部的鈑金、烤漆,到隔熱紙、皮椅、輪胎、車燈、玻璃;
到內部的保養、維修,以及配件部份的音響、胎壓偵測器等精品,
不同的部份,就有不同的店家。

一般購入中古車,中古車行與客戶車主的接觸,通常以過戶交車結束。
後續這些項目,車主是不是要一項一項地跑不同店家呢?
這過程中,能不能保證,價格、品質、店家的技術與信用能合乎標準呢?
在對相關的專業及行情價格不甚懂的情況下,就很容易多花了冤枉錢。

那麼,資源整合的優勢在那裡呢?

一、切合行情的價格處理,配合在網路上完全透明的整理報價,
  您可以在事先就能夠大概探知價位在那裡,心裡就有個底。
  但還是請注意,請勿盲目追低,以免犧牲品質,省小錢花大錢。

二、阿凱報價的方式比較特別,以「總價」的方式為主。
  「總價」=「純車價」+「整理費用」,很久以前就在PTT強調。

  這必須對各方面的整理報價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跟了解,
  才有辦法去估算,一台車要整理到合乎客戶的標準,大概報價是多少。
  然後再從中根據預算做規劃跟溝通,捨棄次要保留主要的項目做處理。

  若是在沒有這種整體規劃的情況下,一項一項地做整理,
  再加上對行情不了解,就很可能會有超出預算的情況發生,
  導致有些重要的部份沒辦法處理,卻把錢花在不重要的地方。
  這是一般人在購入中古車的時候,常見的問題。

  又或者是,被一般車行「全額貸」的方式洗腦,
  以及輕信所謂「無待修」的說法,認為這台車買進來完全不用再花錢,
  因此將手上所有資金都梭哈進去,買了一台車回來開。

  那麼,當後續發生意外狀況,就有可能陷入沒車可開,
  但卻還要負擔貸款/維修費用等意料之外支出的情況。

  所以,雖然在中古車賣方都很避諱維修等的「車況瑕疵」問題,
  我還是堅持跟客戶說,不要全額貸,請留一些預算在手邊,做個保險。

三、第一段曾提過,整理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,
  各間店家的來去,先後順序的安排,處理時間的等待等等,
  很多項目都不是在現場等待就能夠立即處理,都需要留車。
  即使耗時沒那麼多的,它也可能有客戶正在處理,需要排隊。
  這過程需要花費的勞力、時間、車資,其實是很驚人的。

四、與店家、技師的溝通,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。

  有些老師傅,雖然技術不錯,但是個性跟說話不一定好溝通,
  尤其對於專有名詞的部份,一些台語的零件名稱,那是很難懂的。

  而整理時的做法可能有很多種,在點出實際待整理項目的現況後,
  根據車主的預算及需求,溝通出最適當的最終做法來做處理。

  比如說零件是換正廠、副廠,或是整理品?
  某零件的現況沒壞的很徹底,但近期出問題的機率高,要換嗎?
  水系統的水管十年沒換,可能有相關風險,要不要做預防整理?
  雖然列出的項目這麼多,但是有輕有重,要把輕微項目刪去嗎?

  「溝通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,最重要的一個環節。

  而即使不做的輕微項目,讓車主了解實際狀況,
  對將來的維修保養,心裡有個底,這點我想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五、當你跟店家不熟,又是外行的時候,難免會有些地方精細度不足。
  或者是在施工時難免會選擇比較少工、灌水一些非必要的項目等,
  從這裡來賺取利潤,這些狀況是非常常見的。

  實際經驗裡常見的案例,是水管只換好換的上水管,
  坊間修理廠就跟客戶說水管換過了,後續爆水管的狀況發生後,
  車主才不可置信說:「不久之前,修理廠才跟我說換過水管呀!」

  水箱精、除積碳、清節氣門、換空氣芯等,都是常見的灌水項目。
  當然可能確實需要做處理更換,但狀況尚可被白換的機率卻更高。

  多換是不打緊,但怕的是明明旁邊就有狀況,卻只換指定項目。
  最常見的例子是「正時皮帶」與「前曲軸油封」、「正時油封」,
  有些車種更換皮帶時,跟更換油封的工序相同,都做了八成工了,
  但是看到油封己經漏油,也不會跟車主說,換完皮帶就這樣收工;
  不久之後,有狀況又再回廠,就這樣再收一次拆裝工資。

  這部份,介紹裡的「系統性整理」一文,請參考。
  http://aa0224499.pixnet.net/blog/post/65762602

  也因此,阿凱在挑選配合廠的時候,是非常謹慎的。
  畢竟雖然實際施工的是店家技師,但我也是有協助處理的責任義務。

  而要證明一間修理廠的好壞,那是需要足夠的維修量去做測試,
  並且觀察後續的妥善率以及出保固回廠等的狀況,才能夠做確認的。

六、回到最重要的部份,那就是「數量」。

  除了「以量制價」以外,要有量,有長期的配合,店家才愈重視,
  對於後續回廠出保固的處理,也肯定會比較乾脆比較負責。

  單一散客跟長期配合又有足夠數量的客戶,那標準是肯定不同的。

七、在後續資源提供上,阿凱也有其他車行沒有的優勢,
  畢竟車都是有消耗的,後續的維修保養、耗材更換等,
  購車的客戶也不見得就有信任的店家能夠處理。
  不管舊客戶多久以前買的車,各式車輛維修整理問題,都歡迎回廠。

  而阿凱這邊,即使可能因為路遠無法回廠,但接受諮詢也還是ok的。
  如果不嫌遠,回來做維修整理也是非常歡迎,照老客戶優惠價處理。
  通常外面報價大於五千塊的項目,撥空回廠會比較划算。
  為免有廣告賺錢的嫌疑,僅告知有這服務,不強迫回廠。


【三贏的中古車商業模式】

在買賣的商業行為中,要殺出一條血路來,無非就是靠著幾點:
「價格、品質、名聲、特色」,來營造出差異性來。

而中古車市場,所謂的「品牌」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?

中古車並沒有「製造過程」,沒有「原料」、「產程」的存在,
所有的「貨源」,都來自於同樣一個源頭:大眾汰換下來的中古車。
要確保品質,也就只有在「驗車」這個部份著手,
透過嚴格的鑑定機制,來確認車況是否有瑕疵,從而釐清品質的高低。

所以「品牌」在中古車市場上,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;
諸不見許多知名聯盟的車商,仍然出狀況,推稱是離職業務自己搞的?
那還倒不如花個五千塊,去驗第三方認證德國萊茵,還比較實在。
能夠信任的,不是品牌,而是店家的名聲跟資源。

有長期關注阿凱的朋友,應該能發現,我賣的車價格都比較低;
並不是只有營業車低(營業車本來就該低!),我的自用車也低。

這是因為,我希望客戶能夠願意撥預算,投資在車況整理上面
而不是只說「無待修」「都巡過了」「沒問題」騙取客戶信任,
在賣出之後,才有一堆問題,搞的後續弄的大家都不愉快。
生意,是細水長流,要做長期的,名聲是非常重要的部份。

為什麼會有整理利潤?
簡單的說,行情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價差,就是我的利潤

其實這部份並不算多,比如維修好了,
假設總報價三萬塊,但這三萬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材料成本;
修理廠的工資差不多只有5K~10K(看工),而我的紅包約1K~2K。

但賺這紅包容易不?後續有狀況,客戶是先找我,再回饋給廠商處理;
整理完之後,我這邊也需要試車,確定都沒狀況。
中間試車、跑修理廠,花的油資交通費,其實都包在這紅包裡了。
(可以看我的售車整理清單,從未出現過這項目。)

重視後續整理,其實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堆的更高;
但相對來說,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做事態度,才能夠得到,
近三年內賣出的車,後續反應半年內維修的比例低於3%的成績。

對配合廠來說,我提供了足夠的「量」,給了許多基本業績;
我的case通常比較大工程比較系統性,通常必須留車處理,
在工作的安排上,可以在現場客戶比較少的時候施工,不會造成堵塞。
並且,他們的名聲做起來,客戶後續介紹的親友,也是潛在客群。

對購車客戶來說,就是用公開透明的報價跟品質,
買到一台整理完善的車,省去可能的車況風險,與維修整理上的困擾。

最重要的是,敢把報價公開貼出,就表示這價格不怕比較
價格跟用料都敢透明化,後續保固也做確實,這就足夠了不是嗎?
只聽過矇騙的黑店,有聽說過價格用料都透明的黑店嗎?XD

而我雖然確實在後續維修的部份有佔些許利潤,
但我為車所做的部份,也對的起這比例的利潤;
何況,我也把賣車的「純車價」壓低,以做回饋了。

做個結論,所謂的三贏是如何呢?

阿凱:得到業績、得到合理利潤、得到購車客戶的滿意度。
配合廠:得到業績、得到合理利潤、得到名聲及潛在客群。
購車客戶:以公開透明的車況、品質、價格,買到後續不需再煩惱的車。

這樣的三贏中古車銷售整理模式,就是阿凱嚴選的核心做法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凱嚴選汽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