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對於車況維修整理,大多還是習慣「壞什麼修什麼」,
並不懂得車輛維修的基本知識,以及「預防性整理」的概念,
再加上車輛的科技日新月異,較新款的車,對於系統整理的需求更高,
維修知識並不能夠和舊型的車相提並論,就很容易出現修不完的問題。

阿凱和一般賣中古車的做法不同的地方,在於比較重視車況整理的部份。
中古車顧名思義,它就是中古品,是有年紀跟使用消耗的,
相對來說,也肯定會有耗材需要做整理更換。

所謂的「系統性整理」,就是將車況做整體檢查,
一次施工,將近期內可能會有更換需求的耗材,都做更換。

通常會需要做這個,是剛買進來接手的中古車,
或是老車,在某部份較貴的零件需要維修的時候,乾脆週邊一併處理。

那麼,「系統性整理」的優點,在那裡呢?

一、有些耗材零件在更換的時候,工序是相同的。
  最常見的案例,就是「正時皮帶與正時油封」、「底盤系統」。

  正時油封的位置,通常是在正時皮帶內側,更換時前置工序跟皮帶完全重複。
  而正時皮帶通常需要更換的時間,也跟正時油封相近;
  單純油封的材料錢不超過五百塊,但是拆裝正時的工資卻通常要二、三千元。

  底盤系統,像是三腳架、拉桿和尚頭、李子串、避震器、傳動軸等等…
  有些車種更換需要拆下工字樑,在完工之後還需要做一次定位。
  下工字樑的工資最少也二千,定位費用也是500起跳。

  新車出廠時,底盤零件主要耗損的橡膠部份肯定也是新的,
  由於年份造成的老化,以及使用上的損耗,
  開始會有硬化、裂痕的產生,再來就是斷裂,直至產生底盤異音。

  以「壞什麼修什麼」的方式,大概就像這樣:

  某甲因為右前輪有底盤異音,開到維修廠做檢測,
  技師說是右前三腳架橡膠斷裂,所以產生異音,需要做更換。
  某甲花了2500塊工錢、1000塊材料錢、800塊定位費,換了右前三腳架。

  過了半年,底盤又發生異音,這次原因是在右邊的傳動軸。
  於是再次花了工錢、材料錢、定位費…

  再過了三個月,異音又出現了,這次是左邊的李子串,於是再花一次…

  我只想問:為什麼某甲不願意只花一次工錢跟定位費,一次把這些都換完?

  為什麼會發生令人垢病的「一直修一直修修不完」?
  中古車真的有這麼不堪,不值得買嗎?其實不是的,只是整理方式不對。
  一次處理好,看似項目多總價高,實際工資只算一次,其他都是材料錢。

  就比如說正時皮帶,在它需要做更換的時候,其實油封的壽命也己經差不多。
  我們只要多花個幾百塊的材料費,就可以把正時油封跟前曲軸油封做更換;
  而這跟單換正時皮帶,是一樣的工資,並不需要多加費用。

  更換底盤零件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  因為整組零件從出廠都是一樣全新、一樣材質的,使用壽命也不會相差太遠。
  一邊出狀況掛掉了,那麼另一邊以及它的週邊同性質零件,也肯定時日無多;
  李子串、傳動軸油封、拉桿和尚頭,都是很便宜的零件,材料費幾百塊。
  但是要更換它們,花費的工資至少2000,再加上定位費,那遠比材料還貴。

  系統性整理,看似更換項目很多,總價很高,
  但實際上是省了將來的超多工錢,跟免除將來一直跑修理廠耗費的時間精力。

  而修理廠會不會主動提醒你?

  提醒了,賺的工錢就少啦!
  有些提防心重的車主,會認為明明就是小狀況,為什麼報那麼多項目!
  導致善意提醒的修理廠技師,卻反而被不懂維修常識的客戶,認為是黑店
  在如此吃力不討好,又沒利潤的情況下,當然是悶聲發大財了。
  

二、系統性整理,其實也能夠降低零件的耗損率

  我們可以把車子的零件,依照功能來粗略劃分區域,
  比如「引擎」、「水系統」、「底盤」、「冷氣」等等。
  同一個系統的零件,其實都有一定程度的連帶關係。

  像是「引擎腳」,一般的車都有四支,它的作用是支撐引擎,並緩解震動
  (實際依各廠牌車款不同,引擎腳數量為三~六支不等。)
  很多老車發動的時候,會感覺到很震很麻,就是因為引擎腳橡膠老化斷裂。

  從傳統壞什麼修什麼來說,假設狀況是其中一支引擎腳橡膠斷了,單獨換新,
  而其他三支引擎腳堪用沒壞,只是車身還是會麻。
  以四支引擎腳全換新的,車身震度是0來說,引擎腳老化待修的震度是80,
  單換一支最嚴重的,狀況會從80->40,但還是會有震動的存在。

  而這支剛換上的新引擎腳,本來壽命可以支撐五年,
  就會因為其他支引擎腳沒更換,所導致的震動,大幅增加它的使用耗損,
  很有可能因此,這支引擎腳就只剩下三年的壽命。

  類似的常見案例,還有漏油;

  別小看漏油,除了油品缺少可能會導致引擎異常磨損之外,
  新聞常報的自燃,大多數都是因為漏油滴到了排氣管,導致的燃燒。
  從維修的角度來說,漏出的油滴到橡膠類的零件,會極大幅地降低壽命
  像是引擎腳、底盤零件、水系統的水管,這也是會影響人身安全的。
  (多大幅呢?五年變五個月,都是有可能的。)

三、還有一部份,就是從前在PTT上常說的,預防性整理

  所謂預防性整理,通常特指「引擎」、「水系統」的大整理,尤其是後者。
  因為水系統只要一有狀況,就很容易傷到引擎,產生鉅額的維修費用。

  而一般大保養的車況檢查,很難對水系統做系統性且完整的檢查。
  尤其每個人的保養習慣不同,水箱水可能沒加水箱精,也可能加了太多,
  這會導致鏽蝕或腐蝕,讓水循環裡比較薄脆的金屬部份,可能產生滲漏。
  而生鏽產生的鏽渣,也會堵塞水箱細小的散熱管道,讓散熱效果變差。

  最常見的滲漏點,是水箱、暖氣熱排、引擎外部接水管的鐵管,
  有滲漏狀況發生時,可以看到有綠白色的鏽垢,那就表示出現異常了。

  另外還有水管的老化,常見的測試方式,就是捏一下水管;
  如果變硬,甚至捏下去還有脆化的聲音出現,那是水管裡支撐紗網斷裂聲,
  這就表示水管的壽命己經到了,該需要換,不然在高速或爬坡時會有爆管風險。

  只是在實際案例中看過數次,修理廠都只更換最好換的「水箱上水管」,
  而和前面提及的底盤、引擎腳相似,水管也是使用狀況跟壽命相仿的,
  偏偏水管又有一點不同,其他區域的零件壞,也只壞那個部份;
  但是水管只要斷任何一條,導致的結果都是水漏光,引擎燒掉

  那您為什麼只換一條呢?

  之所以會特別提出來說「預防性」,就是因為它出狀況的後果特別嚴重,
  我們必須固定時間就需要整批做檢查處理,而不能夠用壞了才修的方式。
  很多家用車,早早開不到十年,就拉溫度要扛引擎,多半都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
  提前整理,可能您會覺得當下這花費會心疼;
  但跟出了狀況的處理費用比較起來,您會發現,這可能還花不到十分之一。

  它們本來就是耗材,遲早都需要更換,
  換新的之後數年內就不用再換,也能確保自己開高速長途能夠安心,不值得嗎?

  千萬不要省小錢花大錢,這在養車上是最不明智的做法。


* * *

很多客戶對整理清單有疑慮,會認為「整理這麼多項目,是不是本來車況很爛?」
說實在的,我只能回答:「如果車況很爛,那我幹嘛花錢整理?」

就是因為車況有值得修復的CP值,才會花這個錢呀!
而且全車整修項目都報的清楚,並且都處理掉了,為什麼還會有無謂的擔憂呢?

這很矛盾,許多買中古車的客戶,都會認為中古車需要花錢修是不對的。
全省像阿凱一樣賣車,全車健檢,然後整理這麼徹底,報價都清清楚楚,
花費這麼多的時間跟精力,做到如此透明化的,可能只有阿凱一個。

還是要再強調一次,中古車就是中古品,肯定會有年份耗材存在。
而它新車與中古折價價差,就己經是對這些耗材的回饋補償。
如果買中古車,還能夠開一年都不用花錢維修換耗材,那買新車不就都是笨蛋?
就算是新車,也不能完全保證一年內都不需要維修!

我想問各位幾個問題:

「如果您是前車主,現在開的這台車想賣了,但是車況上有些問題,
 您會先花錢修理好再賣,還是現況直接賣掉?         」

「如果您想找中古車,會比較信任掛著認證,廣告號稱無待修的車,
 還是信任全車整理項目清清楚楚,可以讓您開高速爬坡試車,
 甚至可以到修理廠頂起來做全車檢查,可以親眼看到車況的車? 」

這二個問題,沒有標準答案,各位心中應該都有自己的答案在吧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凱嚴選汽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